淺談醫療倫理觀念
呂信雄
哲學家把「倫理」(Ethics)定義為「對道德的正規研究」(the formal study of morality);社會學家將倫理視為一種文化內的習慣或行為;對於醫師而言, 醫療倫理代表對病人的處理能符合專業及社會的期望;而對醫療機構的經營管 理者而言,則應視為一種對病人、機構及其員工,在其專業上的一種特別責任 。
在倫理學的發展上,有二種主張,一為利他主義(Utilitarians),亦即在決定 一項爭論時,選擇對大多數人有益的即可;另外一種主張稱為道德規範 (Dentology),亦即做一項決定時是以既訂之原則和規範為依據。例如聖經上十誡有不可殺人的誡命,在此道德的規範下,假設有一個人感染了一種可怕的病毒,會很快的傳染給別人導致很多人的死亡,在道德規範的主張下,這人還是不能被犧牲--因為「不可殺人」的誡命,但在利他主義的思考模式下則需被犧牲(雖然他是無辜的),為了使其他人不被感染而死亡。
四個原則
根據倫理學家所發展的理論,有四個原則:對人的尊重;仁慈原則;無害原則(不為惡);公平原則。根據第一個原則,對人的尊重又有 四種意義:自主性:主張病人有自主性,因此所有的可能醫療方式及結果需告 知病人,而病人則具有自主的選擇權;誠實性:要求醫院管理者或臨床人員所 有的做為必須誠實告之;保密性:管理者及臨床人員必須知道如何保護病人之 隱私;忠誠性。第二個原則是仁慈原則,要求醫療人員或機構竭盡所能來幫助 病人;第三個原則是無害原則,要求對病人各項處置可能造成之傷害應盡其所能 的避免;而公平原則特別提供醫療機構管理人及臨床人員在做決定時,能考慮資 源之合理分配。
醫療機構如何處理倫理上的爭論
美國醫院行政協會主張醫療管理專業的最基本目的在於提升每一位需要醫療服 務的病人、生活的品質、尊嚴及福祉,並創造一個更公平、容易接近、有效率及 效能的醫療體系。在醫療科技愈發達,人們能藉著科技與設備而延續生命的今天 ,醫院管理者所面臨的醫療倫理問題更多,大者如有限的醫療資源如何分配,小者如病人的隱私權、充分被告之的權利等,醫院需要建立一個處理醫療倫理問題 的架構來解決所碰到醫療倫理的問題。最常用於解決此類問題的方式是成立醫療 倫理委員會,成員包括院長、院牧、社工、醫師、護理等人員,面對問題的討論 ,通常是尋求「最適」的答案(The best solution),而不是「全對」的解決方 式(The right solution),因為在實際的情況下,並無所謂絕對「正確」的答案; 而「最適的答案」則會因對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