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法風波隨想

    近日於城中鬧得熱哄哄的內地港人子女居港權問題,終於因人大解釋基本法而塵埃落定。我想在現時再討論應否釋法似乎是遲了一點,但有幾點實在是不吐不快。

    最為小弟擔心的,是近日居港權風波令香港人和內地人、新移民的予盾突顯。其中一個因素是近日香港經濟不景,使市民擔心新來港人士會令失業問題惡化,亦怕在收容他們的過程中會令經濟問題惡化。這種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近日輿論卻出現了一些污衊內地人的言論,把他們抹黑成為只會領綜合援助金的懶人,這實在是太過份了。而市民對這個問題亦欠缺理性,不單對內地同胞抱著仇恨的心理,近來甚至有人毆打同情內地人的人仕。我們就是不肯讓內地人來港,也不用如此傷和氣吧?

    本人現在從事協助新移民學童的義工,亦有不少身為新移民的同學、朋友。他們大都和本地人一樣的聰明、勤奮,其中一些甚至成為會考狀元、赴美國名大學進修......他們和我們一樣,黑眼睛黃皮膚、曉得(或很快學會)講廣州話、一些甚至是小弟的深交。我想問:懶人何在?仇人何在?我想,大家都是中國人,也許現實的問題使大家不能自由往來,但這又怎能是反目成仇的理由呢?

    在居港權風波中,有不少團體支持內地人來港,亦有不少團題支持政府釋法。兩者在立法會門前壁壘分明、彷彿勢不兩立,令那處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我想要是雙方都保持敵意、不去理解雙方的苦處與立場,同胞血肉相殘之事定必繼續。要是本地人明白內地港人子女骨肉分離之苦、明白內地人大都勤力奮搏而非懶人;要是內地人明白香港經濟仍然蕭條、明白香港並非遍地黃金的福地,雖然釋法之爭仍會存在,但社會氣氛相信必會祥和得多。但是有那一個政客肯放下成見,擔當和平使者的角色?誰能作兩種中國人之間的橋樑?

    而事件亦反映香港市民以至政府皆欠缺「一國」的觀念,他們仍以殖民地時代的觀念看中港關係:中國是中國,香港是香港,而沒有香港只是中國其中一個城市的觀念。就是香港回歸了祖國後,港人仍未認同自己中國公民的身份,他們認為香港不過是中國的殖民地而已。甚至港府也存在著這種心態,在政策上只是管好本地的份內事,而沒有地區性的策略。比如在建立中港兩地新通道的問題上,商議的進度極其緩慢,遲遲未能落實。

    要是以「一國」的問題來看居港權問題,我們或可看見一種特別的答案。隨著珠江三角洲的蓬勃發展,兩地的差異將日漸減少,那麼將現時的入境條例奉為金科玉律的作法似乎不會可行。到了那日子,內地人應有自由進出本港的權利。而要是甚麼居港權問題再度出現,那將會是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問題,而珠江三角洲廣大的腹地又能為這問題提供解決的空間......這些似乎是很遙遠的事,但政府的眼光應該遠大有野心,中港兩地是時侯檢討、洽商、配合。

    而整件事件中最令人非議的,便是人大釋法的合法性。雖然居港權問題急需解決,但我們不應只以「儘快解決」的標準來評論整件事。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法,就是香港一切政策的準則。要是如此,基本法應盡可能以字面為解釋。在研讀聖經時,我們需要查考每一個希臘文、或希伯來文的各種可能的意思,再推敲其中的意思,然後才能找出其現代意義。但基本法才寫了不足廿年,我們不可能要用同樣方法將之研究吧?釋法因而很容易造成「法上有法」的後果。

    當然這並不表示修改基本法為唯一合理的方法。要是基本法能輕易的修改,那壓根兒和釋法沒有分別。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可以肯定基本法終有不合時宜的一天。是時侯為這種問題建立解決的機制。為解決而解決的做法只能滿足一時的需要,對中國及香港的長遠將來並無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