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時神在那裡?

李健



        初信時,常聽到教會中講「神愛世人,看顧我們」。

        隨著年紀漸長,那些社會不公,禱告未蒙應允,身體得不著醫治等等的直接或間接經驗所造成或大或小的失望感,隨著日子而累積,到頭來爆出一大堆懷疑,懷疑神究竟在不在乎我?神真的值得我們一生的信靠嗎?當我們想藉由其他「比較屬靈」的弟兄姊妹的經驗中,找到一些答案時,最常聽到的是一些見證,有關於如何與神交通而建立與神「個別關係」並得到帶領、醫治和幫助。於是我們往往就帶著一份「如果我和神關係疏遠,一定是我不夠屬靈」的錯誤罪惡感,積極學習一些「屬靈」的行為和術語,盼望只要依法泡製,就能成為一個「屬靈聖徒」。然而實際上,神還是不跟我們說話。當我們覺得清楚神帶領而行動時,往往所做的決定卻都是錯的。結果是,這經由真誠發出的疑難像毒瘤般越長越大,所聽的道對實際的遭遇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到後來甚至懷疑神的存在,並感受到那為人所能經歷的最大痛苦:被神遺棄的痛苦。

        翻開聖經,歷代的先知們生動地表達人心對神失望的感覺。哈巴谷說:「耶和華啊,我呼求,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還不拯救?為何使我看見罪孽?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在十七卷先知書中,以賽亞、何西阿…在如此大聲疾呼。然而神的答案是什麼呢?

        要瞭解到苦難的源頭和角色,我們必須先明白神創造和拯救的計劃。創世時,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這形象中最特殊的一點就是具有與神一樣的自由意志。換句話說,神放棄使用控制人類意志的能力。因著這樣的決定,神就不再是「萬能」的。(神在此後也一再以自己的決定或應允困住自己,例: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創8:21)。神對祂創造這包括人的宇宙「看著是好的」,這個世界的起初,是充滿一片喜悅,而神滿心盼望這些有自由追求他們生命的被造物能愛祂並與祂建立一個美好的關係。然而,亞當和夏娃運用了被造的自由背叛了神。在創世記中,大部份的字句是在描述神怎麼處理祂和「罪人」的事務。

        簡單的說:神在摸索如何為罪人之父母。從挪亞,到現在,神一直不斷的在設法用毀滅以外的方式來處理罪惡,以期能與我們這群自由的人類建立成熟的關係。在舊約出埃及記時代,神每天都走入人的歷史當中,行動公正,每個人都能聽到祂,甚至還顯現祂自己給人看。在西乃山祂甚至親手寫下律法,以嚴厲的規條,「公平」的賞罰人。這似乎就是我們希望神所施行的公平世界。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在短短五十年間,以色列已淪入一個混亂的狀態。明顯的引導(如雲柱、火柱)並未帶來人的順服。因著瞭解到人類根本無法遵守與神所立的約,神乃建立一個在赦免和恩典之上的新約。新約的目的是再造人當初經墮落而破壞的世界,而這再造的工作卻是要由我們這些藉著神子的死而贖回的人和教會來執行的。新約裡提到基督的身體和元首基督,簡單說起來,神改變了祂的策略,神將自己隱藏了起來,並將祂贖回的人的肉身和教會變成聖靈器皿,去完成祂的旨意,執行祂的聖工。

        在瞭解了神的整體計劃後,痛苦的來源大體上可以分成三處。第一個來源是自己或別人犯罪的惡果。我們常因己罪而嚐苦果,更常因他人的罪而付出代價(例:世貿中心的爆炸案中無辜受害者)。痛苦的第二個來源則是魔鬼的試探,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即為約伯,神說:「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但最壞的事卻終究發生在最好的人身上,約伯失去了健康、七個兒子、三個女兒、所有的牲畜…。第三個來源則是神的試煉。忠貞般的信心,是需要培育的,因為患難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而不至於羞恥。而遭遇苦難後的禱告,禁食,研讀,默想是為了我們的增長而設計的。

        從以上看起來,我們仍身處於一個罪的世界。完全的良善、公平、健康、快樂、和平是在一個世代結束後才存在的,未到那時我們應如何面對痛苦呢?

        第一:我們需認識這世界與生命的確是不公平的,真正的公平在未來的再造世界中。沒有人能免除現世的悲劇與失望,連神也無法。十字架上掛著的耶穌,傷痕累累的屍體,表露了這世界的殘酷與不平。有什麼比這還不公平的呢––神為了全人類的罪而死。然而神對我們的痛苦沒有忽視,祂親自和我們分擔。

        經中記載「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祂誠然擔當」,不但約伯經歷了神的隱藏,耶穌更了解到這種被神棄絕的感受。在各各他山上,祂不是也曾大呼「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第二:神對苦難的答案,在於完全的拯救。苦難源於人的罪與墮落,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一個充滿再造新人的新天新地,唯有在這樣的神國中,苦難才會為公平完全取代。神的插手,顯現神蹟在現世中僅是神愛的證據,而非終極的答案。我們需要的是比神蹟更大的事。受難節推翻了所有以為生命應該公平的信念,基督的十字架勝過了惡者,讓我們有機會能參與建神國的事工。為了我們的緣故,神故意延遲而讓邪惡痛苦囂張地存在這世上,是因為我們是祂再造計劃的中心,這計劃必得在我們慢吞吞地選擇去信神和愛神後才得以成就。

        第三:我們的信心因此和對試煉與苦難產生的反應,關係重大。就如約伯如此一凡人,竟被選為在神與魔鬼間爭戰的主角,我們個人信心的事,誠如保羅所說「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我們每一樁像約伯般信心的舉動,都是在向魔鬼和世人宣告這神所託付再造的工作已在進行。

        第四:在基督復活升天後,祂留下地上的教會做為祂的肢體,來執行祂這元首的旨意。教會是祂的口、祂的手,人世間苦難,教會不可沉默,不可束手。

        第五:埋怨與懷疑是正當的反應。約伯、先知和耶穌都曾把他們的憂傷、憤怒、疑惑、被出賣的失望感,統統丟給神。我們可以和神說任何事,甚至抗爭。但我們寧可和天使摔跤後像雅各般跛著腳離開,也不可把神關在門外。

        願我們那孩子般的信心能長成忠貞的信心。



參考書籍:Disappointment with God by Philip Yance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