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域域簡史
──廿一歲生辰回顧


出生
        小域域,原名徐承恩,英文名Eric,又名域少、肥域等。生於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九日的養和醫院,距今已二十一年。
        小域域三歲時入學,就讀於在家樓下的天虹幼稚園。現該幼稚園已結業,校址改為宣道會康怡堂。三年後,域要升小學。起初遍尋港九眾小學,皆因各師生質疑小域域的智商而找不到學位。後終在家母的介紹下,於陰盛陽衰的真光小學升學。
        那時小域域不愛讀書、不愛運動、不愛音樂,唯獨只好科學。那時讀過不少科普書籍,惜今時今日己忘得一乾二淨。到了後來小五六時,購入了整套歷史漫畫書,開始喜歡歷史。只可惜升中六時轉讀純理科,未能於歷史這一科有進一步的發展。
 
初中時代
        到了一九九零年,小域域升中了。經過中學派位,域於一九九零年九月於皇仁書院就讀初中。入學後即加入天文學會,並於中四時成為了委員。可惜,其後小域域實在太懶,疏於研究天文,終於中六時淡出天文學會。現在域已不懂天文矣。
        中二時家中購買電腦,是一部Epson的80286。自此以後,打電腦成為了小域域的興趣。域亦於中學的幾年間,學到了使用電腦做功課、辦課外活動,亦從此愛上用電腦設計一些小工藝。一直到畢業,小域域於眾學會中的職責就是操作電腦。
        中三的考試決定文理分科,也因始一直疏於學習的小域域也發力急起直追。結果,小域域終能僅僅考入理科,可是由於成績不如人,只能選到歷史與地理兩科文科為選修。雖然那時小域域最愛讀理科,但這兩科文科也讀得不俗。到了中五,基於中六學位有限,只好奮起直追,終能考得三優四良的成績。可是取成績單的一刻,班主任卻劈頭一句:「怎麼你考得這麼差?」真不明白她的教育理想是甚麼。
        不論是怎樣,小域域終能在皇仁直升中六,就讀於生物組。

信主與高中
        在中五的時侯,小域域參加了中學團契的福音雙週,解決了一些理性上的問題。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日,小域域正式決志成為基督徒。後來還於香港教會聚會所港島區會所聚會,建立自己的屬靈生命。很快小域域己明白基本信仰的要義,於教會開始了事奉。到了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小域域終在教會於尖沙咀的會所受浸。
        不久後,小域域開始了中六的生活。域加入了幾個學會做了委員,其中包括時事學會、狄烈社與學校團契。同一時間,預科的課程越來越緊迫,小域域開始多姿多采而忙碌的生活。那年辦了不少精彩的活動,如開放日、聯校生物問答比賽等。最教人高興的,是幫助了積弱的狄烈社奪得社際全年總冠軍。
        那時小域域的信仰生命一天一天的成長,並開始協助教會團契辦佈道會。那時我常向同學傳福音,向他們講講基督信仰的立場。可是那時我只是個基要主義者,聽不下朋友的挑戰,只是從不間斷的複述那些既有的答案。

改革頭一年
        在一九九六年九月,小域域開始了一連串的信仰反思:轉了所屬教會、定了自己的前路以及把關心社會定為信仰上的大方向。
        連串反思始於中六搞佈道會的時候。那時教會的佈道工作一浪接一浪,叫小域域忙得不可開交。只是在忙碌中,小域域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信仰就只是不停的傳福音,然後再叫新的基督徒再傳給另一些人,薪火相傳而已?信仰還可以給我甚麼意義?
        到了九六年九月,發生了釣魚台事件。那時一群熱心的同學常聚在一起,討論一下國家的前途問題。那時小域域的同學下了一個結論:一個健康的信仰一定要能對社會造成正面影響。同時中國文化的課程,使域想到中國文化與基督教的關係:究竟我的信仰可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帶來甚麼正面影響?那時,小域域開始懷疑教會的教導,特別是由倪柝聲傳下來的保守傳統。
        那時剛好發生了一些感情問題,與某位姊妹的關係鬧得很尷尬。一來出於尷尬,二來不滿意其它弟兄姊妹的處理手法,小域域便求問於屬靈書籍。那時讀到梁家麟《憑誰意行》一書,深受作者的理性分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對祖國及社會的關懷之情所折服。最後,小域域於九六年十一月決定離開返了兩年的教會,到較開放的宣道會北角堂聚會。
        在中七那一年,小域域一方面狂啃屬靈書籍,另一方面則思考出路問題。當時小域域因著自己學習上的恩賜,決定了選讀醫科,好使將來可以以治病服務社會。於是,小域域發揮了小宇宙力量,努力預備高級程度會考。
        改革的第一年是充滿成果的:關心社會的屬靈理念為一些人所接納,一度成立了關心中國小組;一些同學開始對基督教信仰改觀,一些甚至於日後信了主;於新教會中開始了事奉工作;此外還因為一股熱誠,努力學習,終於高考中考到三優一良的佳績,考上了中文大學醫學院。

大學時代
        在一九九七年九月,小域域升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並成為了新亞書院的一份子。首二年是臨床前期,小域域只需讀一些理論,仍未需學習臨床診斷的技巧。這兩年的生活十分忙碌,使小域域的改革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最困難的是,當走上讀醫之路後,才發現認同自己理念的同學是十分之少。到了第三年,小域域要面對臨床期的學業。更忙碌的生活及適應問題令改革走上生死存亡之秋。
        這兩年多小域域不是毫無成果的。這兩年的重要成果包括:激情在沉澱,屬靈知識的深度在增長;成立了Nablast細胞小組;創立了網頁,並創作了一系列的文章;於醫學院團契的事奉;於教會家庭服務中心替新移民補習英文等。
        只是這兩年的考驗更多,包括了感情問題、理念不被認同的問題、理念實踐的問題等。三年的改革務必要尋找新的方向方可能成功。但是,建立一個能貢獻社會的屬靈生命將仍是小域域的大前提。